我国海底“可燃冰”蕴藏量丰富

  我国权威专家称,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能专家樊栓狮研究员说,“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形成的透明结晶。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公认全球的“可燃冰”总能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到3倍。美国和日本最早在各自海域发现了它。我国近年来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亚热带地区的我国南海海域不可能存在“可燃冰”,因为这里没有冻土带。然而,不久前,广州地质调查局利用地震波探测海底地表反射,发现了中国南海区域有“可燃冰”存在。樊说,由于特殊的物理性能,天然气和水可以在温度摄氏2度至5度内结晶,而南海海底600米至2000米以下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适合“可燃冰”的生成。

  据悉,在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金翔龙带领的课题组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低温和高压的必备条件,找出了“可燃冰”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并根据地温梯度,结合东海的地质条件,勾画出“可燃冰”的分布区域。以此,计算出“可燃冰”的稳定带的厚度,对它的资源量做了初步评估。

  专家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高效的新能源。